[書籍] 枸杞子與玉米黃質
YFI Leung – 2000 – search.proquest.com
枸杞子是玉米黃質軟脂酸醋的一個很好的來源。給予枸杞子後,大鼠、猴和人 的血漿玉米黃貿水平升高,猴眼黃斑部玉米黃質增多,7名志願者中4個的 MPOD(黃斑色素密度)升高。玉米黃質與人血漿HDL(高密度脂蛋白)有關。枸杞子對大鼠視網膜光損傷有神 經保護作用。枸杞子有很高潛能作為視網膜的神經保護藥物。
血流減少在色素性視網膜炎中的病理作用簡述
YJ Yang, J Peng, D Ying, QH Peng –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8
中醫認為RP的病因包括先天不足眼內養血不足,肝腎不足眼內精血不足,脾胃兩虛眼氣血不足。中醫RP病因複雜;這三種病因可能是獨立的或整合在患者身上;此外,這些病因可以相互轉換。在病因的影響下,一名RP患者出現視力障礙和血管營養不良。這些臨床症狀是由病理過程引起的,包括光感受器死亡、血管萎縮和血瘀。血液變化導致眼部營養流失,代謝產物不能排出。因此,精神光的症狀和體徵減弱(精神光與氣有關),發生夜盲症,視野變窄。這些症狀被描述為高空風麻雀的視力。在基於陰陽變化(物質和功能)的中醫中, 這些症與眼內氣血不暢、血管萎縮、血管神經重構功能障礙有關。中醫RP的診斷是治療患者相應湯劑的指南…因此,中醫認為視網膜血流變化在RP的進行性退變中起關鍵作用。
枸杞對黃斑特徵和血漿抗氧化水平的影響
Bucheli, Peter*; Vidal, Karine*; Shen, Lisong†; Gu, Zhencheng*; Zhang, Charlie‡; Miller, Larry E.*; Wang, Junkuan*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February 2011 – Volume 88 – Issue 2 – p 257-262
90 天內每天通過膳食補充枸杞可增加血漿玉米黃質和抗氧化劑水平,並防止老年受試者黃斑部色素減退和黃斑部色素堆積。
葉黃素複合物(金盞花和枸杞)對早期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視覺功能的影響: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ML Peng, HF Chiu, H Chou, HJ Liao, ST Chen… –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Volume 24, June 2016, Pages 122-130 – Elsevier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AMD) 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其特徵是光感受器的慢性和進行性退化。在患有早期 AMD 的受試者(n = 56)中評估了源自金盞花(葉黃素)和枸杞(玉米黃質)的葉黃素複合物 (LC) 的視網膜保護作用。每個受試者被指示服用 60 mL LC 飲料 5 個月。與基線相比,補充 LC 顯著提高了血清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濃度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和總抗氧化能力、眼部舒適指數 (OCI) 和黃斑色素光密度 (MPOD) 的水平。氧化應激指數(總自由基和 TBARS)、炎症標誌物、最佳矯正視力 (BCVA)、當接受 LC 治療 5 個月時,受試者的眼間壓 (IOP) 和眼壓 (IOP) 隨之降低。因此,長期食用 LC 可以通過增強抗氧化狀態來抑制氧化應激,從而防止 AMD 的發生。
金盞花(萬壽菊)
玉米黃素是一種最常見的類胡蘿蔔素,可以吸收光線中有害的藍光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對發育中的視網膜的可能影響
J Paul Zimmer1 and Billy R Hammond, Jr2 Clin Ophthalmol. 2007 Mar; 1(1): 25–35.
在大鼠中,每天餵食 1 克枸杞。與正常飲食的大鼠相比,正常 Sprague Dawley 大鼠的水果(枸杞)減少了由強光照射引起的視網膜損傷量( Na 等 1995)。L. barbarum玉米黃質是一種極其豐富的玉米黃質來源,每 100 克體重含有 82 毫克玉米黃質(Weller 和 Breithaupt 2003)。這些實驗模型表明,膳食 LZ(枸杞玉米黃質) 可以保護視網膜免受光損傷,尤其是短波光引起的損傷。
Leung 及其同事 (2004)研究了飼養恒河猴對不含 LZ 的飲食的影響。與正常飲食飼養的猴子相比,這些不含葉黃素的猴子的 RPE 解剖結構發生了變化(例如,RPE 細胞的密度和分佈),這些變化可以通過補充 LZ(特別是與 n-3酸,DHA 的前體)在生命後期。他們的結果表明,基於與保護無關的代謝效應,LZ 可能對中央凹的成熟很重要。關於後者,越來越清楚的是,生命早期的保護對於預防生命後期的退行性疾病至關重要。Neuringer 等人 2003 年)。
早期攝入 LZ 可以帶來長期健康益處的一種機制是減少累積的眼睛損傷。在生命的過程中,一種稱為脂褐素的細胞廢物積聚在眼睛的 RPE 中。脂褐素是大量氧化的蛋白質、脂質和其他化合物,通過不完全消化 RPE 溶酶體中的光感受器外段而產生。麻雀和博爾頓 2005 年)。脂褐素不能被轉運出細胞,RPE 中脂褐素的積累會因氧氣增加 ( Wihlmark 等人 1996 )、光照 ( Ben-Shabat 等人 2002 ) 或黃斑色素缺乏 ( Leung 等人 2006 )而加速. 在體外,LZ 抑制培養的 RPE 中脂褐素的形成( Sundelin 和 Nilsson 2001)。未能阻止脂褐素積累的結果可以在體內看到,因為終生缺乏類胡蘿蔔素的靈長類動物比餵養正常飲食的靈長類動物更早地發生脂褐素相關損傷(玻璃疣)( Neuringer 等,2003 年)。
在構成脂褐素的各種成分中,有一種稱為 A2-PE 的視網膜衍生化合物(Lamb 和 Simon 2004)。A2-PE 是一種光敏螢光團(一種吸收光能並將其以不同波長的熒光形式釋放的分子),當暴露於藍光時會產生氧自由基。LZ 是 A2-PE 引起的光化學氧化的有效猝滅劑——比另一種生物抗氧化劑 α-生育酚更有效(Kim 等,2006 年)。通過這種機制,LZ 可能有助於減少 RPE 中脂褐素引起的視網膜損傷。RPE 中脂褐素在生命的前五年可能積累了多達一半的時間(Wing 等人 1978 ; Feeney-Burns 等人 1984 年))。從理論上講,在生命早期增加 MP(macular pigment) 可以減緩脂褐素的積累,並減少其產生的自由基氧化劑。
複合葉黃素配方在光誘導視網膜變性動物模型中的作用
YP Cheng, CY Ke, CC Kuo, YJ Lee – Chin J Physiol, 2016 – cps.org.tw
在我們的光誘導視網膜病變動物模型中,強光照射導致光感受器細胞損失,這是由於細胞凋亡,並表現為 ONL(Outer Nuclear Layer) 厚度的減少。該結果與光誘導視網膜中報導的結果一致。
在我們的實驗中,接受CLF(complex lutein formula)的動物在光照後表現出更好的感光細胞保存,這表明 CLF 可能對長期光照對感光細胞發揮保護作用。視網膜黃斑區存在兩種主要類型的類胡蘿蔔素(即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玉米黃質存在於中央區域,而葉黃素主要存在於外圍區域 (1)。這些類胡蘿蔔素主要集中在光感受器的軸突和外段 (2)。此外,這些類胡蘿蔔素在視網膜中具有兩個功能:第一個對於抗氧化應激的光保護至關重要,第二個需要形成藍光過濾器 (3)。因為氧化應激被認為是 AMD 和光誘導的視網膜變性的主要原因 (4),葉黃素和葉黃素的抗氧化作用應該是對這些疾病的患者有益。
之前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光誘導的視網膜損傷是由視紫質 (5) 的光子過度吸收引發的,視紫質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光感受器中的視覺色素。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還通過 ERG 記錄評估了動物的視網膜功能。我們的數據顯示,在7天光照結束時(第0週),a 波和 b 波均下降。接受 CLF 補充的大鼠的 ERG 記錄中的 b 波在光照 3 周和4週後顯著增加,但相同大鼠的 a 波沒有改善。儘管我們的發現是基於對動物的有限使用,但它證實了所提出的 CLF 在長期光照後可能對視網膜產生保護作用。許多臨床病例表明,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補充劑可增強黃斑部色素並保留早期 AMD 病例的視覺功能 (6, 7)。葉黃素和玉米黃質中這種視網膜保護作用的可能機制可能涉及減少光氧化損傷和過濾炎症基因的表達,例如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白細胞介素-8( interleukin-8) 和補體因子H (8)。枸杞是一種常用的草藥,據報導可能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提供保護作用(9)。
除了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我們的 CLF 製劑還包括五種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例如金盞花和枸杞)。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已被證明是極好的抗氧化物質 (10, 11, 12)。法里亞等人。據報導,來自越橘提取物的花青素衍生物具有高保護性
脂質體膜對氧化的影響 (10)。還發現紅景天提取物可以保護培養細胞免受紫外線和氧化應激的影響 (11)。我們的 CLF 中的多種成分將對保護光感受器免受長期光照引起的細胞凋亡產生多種影響。我們對提議的 CLF 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天補充 CLF 導致更多光感受器的保存和改善。
長期光照後4週檢測視網膜功能,光照前後均進行 ERG。提議的 CLF 可為診斷為光誘導性視網膜變性或 AMD 的患者提供保護性飲食支持。
通過進行 ERG 記錄評估視網膜功能。 (A) ERG a波表明與對照組相比,CLF治療組在光照後視網膜功能沒有顯著改善; (B) ERG b 波表明與對照組相比,CLF 治療組分別在光照後 3 周和 4 週的視網膜功能有所改善。 *表示與對照組相比 P < 0.05。 進行了單向方差分析和 Bonferroni 多重比較檢驗以進行分析。
- Bone, R.A., Landrum, J.T., Friedes, L.M., Gomez, C.M., Kilburn,
M.D., Menendez, E., Vidal, I. and Wang, W. Distribution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stereoisomers in the human retina. Exp. Eye Res.
64: 211-218, 1997.
- Rapp, L.M., Maple, S.S. and Choi, J.H. Lutein and zeaxanthin
concentrations in rod outer segment membranes from perifoveal
and peripheral human retin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41:
1200-1209, 2000.
- Widomska, J. and Subczynski, W.K. Why has nature chosen lutein
and zeaxanthin to protect the retina? J. Clin. Exp. Ophthalmol. 5:
326, 2014.
- Hollyfield, J.G., Bonilha, V.L., Rayborn, M.E., Yang, X., Shadrach,
K.G., Lu, L., Ufret, R.L., Salomon, R.G. and Perez, V.L. Oxidative
damage-induced inflammation initiate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t. Med. 14: 194-198, 2008.
- Grimm, C., Wenzel, A., Hafezi, F., Yu, S., Redmond, T. and Rem, C.
Protection of Rpe65-deficient mice identifies rhodopsin as a mediator of light-induced retinal degeneration. Nat. Genet. 25: 63-66, 2000.
- Ma, L., Dou, H.L., Huang, Y.M., Lu, X.R., Xu, X.R., Qian, F., Zou,
Z.Y., Pang, H.L., Dong, P.C., Xiao, X., Wang, X., Sun, T.T. and
Lin, X.M. Improvement of retinal function in earl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fter lutein and zeaxanthin supplement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mask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m. J.
Ophthalmol. 154: 625-634, 2012.
- Ma, L., Yan, S.F., Huang, Y.M., Lu, X.R., Qian, F., Pang, H.L., Xu,
X.R., Zou, Z.Y., Dong, P.C., Xiao, X., Wang, X., Sun, T.T., Dou,
H.L. and Lin, X.M. Effect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on macular
pigment and visu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Ophthalmology 119: 2290-2297, 2012.
- Bian, Q., Gao, S., Zhou, J., Qin, J., Taylor, A., Johnson, E.J., Tang,
G., Sparrow, J.R., Gierhart, D. and Shang, F. Lutein and zeaxanthin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photooxidative damage and mod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s i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Free Radic. Biol. Med. 53: 1298-1307, 2012.
- Hu, C.K., Lee, Y.J., Colitz, C.M., Chang, C.J. and Lin, C.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and Chrysanthemum
morifolum on diabetic retinopathies in rats. Vet. Ophthalmol. 15
(Suppl 2): 65-71, 2012.
- Faria, A., Oliveira, J., Neves, P., Gameiro, P., Santos-Buelga, C.,
de Freitas, V. and Mateus, 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prepared
blueberry (Vaccinium myrtillus) extracts. J. Agric. Food Chem.
53: 6896-6902, 2005.
- Schriner, S.E., Avanesian, A., Liu, Y., Luesch, H. and Jafari, M.
Protection of human cultured cell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by
Rhodiola rosea without activation of antioxidant defenses. Free
Radic. Biol. Med. 47: 577-584, 2009.
- Yu, M.S., Ho, Y.S., So, K.F., Yuen, W.H. and Chang, R.C. Cytoprotective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against reducing stress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t. J. Mol. Med. 17: 1157-1161, 2006.
在一項基於食物的人體補充試驗中,空腹血漿玉米黃質對Fructus barbarum L.(枸杞)的反應
CY Cheng, WY Chung, YT Szeto, Iris F. F. Benzi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5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AMD) 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導致中心視力不可逆轉的喪失。增加含有玉米黃質的食物的攝入量可能有效預防 AMD,因為黃斑會積聚玉米黃質和葉黃素,以及具有抗氧化和藍光吸收特性的含氧類胡蘿蔔素。Lycium barbarum L. 是一种红色的小漿果,稱為Fructus lycii。枸杞富含玉米黃質二棕櫚酸酯,在中國文化中因有益視力而受到重視。這項研究是一項平行設計的單盲、安慰劑對照、人為干預試驗,旨在提供有關空腹血漿玉米黃質濃度如何因膳食補充完整枸杞而發生變化的數據。從健康的、同意的受試者身上採集空腹血;14 名受試者服用 15 g/d 枸杞(估計含有近 3 mg 玉米黃質)持續 28 天。在第 29 天重複空腹採血。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對照 ( n13)沒有服用枸杞。使用 Mann-Whitney 檢驗比較兩組的反應。補充後,血漿玉米黃質增加了 2·5 倍:第 1 天和第 29 天的平均值分別為 0·038 (sem 0·003) 和 0·096 (sem 0·009) μmol/l ( P <0·01),分別為補充組;和 0·038 (sem 0·003) 和 0·043 (sem 0·003) μmol/l ( P >0·05) 分別為對照組。這項人體補充試驗表明,整個枸杞中的玉米黃質是生物可利用的,每天攝入適量的玉米黃質會顯著增加空腹血漿玉米黃質水平。這些新數據將支持進一步研究維持黃斑色素密度的飲食策略。
八珍葉黃素,除了世界第一的FLORAGLO葉黃素及八珍的中藥材外,還添加了枸杞,使得眼睛可以獲得全方位的保護。
枸杞的神經保護機制
神經元疾病,包括視網膜疾病、中風、阿茲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脊髓損傷,影響著全世界的大量人群,並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儘管科學家和臨床醫生為開發新的藥物和醫療保健策略做出了許多努力,但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枸杞是傳統中藥藥食同源,具有滋補眼、肝、腎的功效。最近的研究還探索了其對許多神經元疾病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L. barbarum的神經保護作用和機制是近期發現重要的衍生物,主要是其多醣(LBP),在神經系統的一些常見疾病中,發現其重要價值。總體來說,LBP 是一種很有前途神經元保護劑,對許多重要的病理變化(如氧化應激、炎症、細胞凋亡和細胞死亡)具有有效的改善作用,並且副作用最小。
ps. RCS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
LBP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枸杞多醣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Lycium barbarum
X Xing, F Liu, J Xiao, KF So – Neuromolecular medicine, 2016 – Springer

神經系統是西方醫學的診斷依據

西方醫學總是認為經絡可用神經系統來解釋

肝、腎若不是只用器官的狹隘覯念來看,而是從肝、腎經來看,就能獲得滿意的解答